|
原标题:初秋祛湿仲秋防燥晚秋防寒这步做对了安然过秋天
秋季一步步的来啦!分为初秋、中秋、晚秋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特点,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教授石毓民和北京大学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和岚建议,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初秋:祛湿健脾常喝山药薏米粥
初秋暑热未退,湿气当令,此时人体的胃肠功能经过一个盛夏的消磨,正处于一年四季中的比较为脆弱时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现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如秋季腹泻。因此,初秋养生要特别注意健脾祛湿。
立秋后可适当多吃些薏仁、莲子、山药、扁豆、白萝卜等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粥,取薏米20克、山药50克、白扁豆15克、赤豆15克,加水煮烂后加入白豆蔻1克,再煮3分钟食用即可,有健脾胃化湿的功效。此外,山药山楂粥也不错,可取山药50克,山楂30克,粳米50克,将山药去皮切成块状,山楂洗净,剖开去核,加粳米一起加水煮粥食用,有健脾胃消食的作用。
初秋天气变化多端,早晚温差较大,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老人、小孩及免疫力低下的人易受凉感冒。
中秋:防燥润肺喝杯五汁饮
中秋季节,暑热散尽,天气逐渐变冷,加上气候干燥,很多人常常会有口干舌燥、口角炎、皮肤干燥及大便干结等燥热表现。此时要注意防燥润肺。
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所以应多吃润燥食品,如生梨、荸荠、柚、银耳、甘蔗等。其中,“五汁饮”是比较经典的一款养生茶,将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各等分,将5种汁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改小火煮30分钟即可,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金秋时节也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但不能剧烈运动,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其中,散步、慢跑就是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每天晚饭后约上五个家人朋友一起,散步或慢跑半个小时左右,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等。
深秋:防寒护血管红花水泡脚
深秋已经接近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寒邪从体表往更深度的脉络侵袭,血管遇冷容易发生痉挛、淤堵等,此时比较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因此,深秋养生要特别注重防寒保暖,保护血管,特别是下肢、末端、静脉等离部位。
比如用红花水泡脚就是不错的选择。用红花20克、当归20克、桂枝10克,加入适量的水煎汤,每天下午或晚饭后一小时后泡脚,有散寒、通络、活血的作用。提醒有脚气的人就不要泡了,容易造成感染。
此外,中医认为老人易淤,老年人由于上了年纪,血管容易发生瘀堵,血液代谢缓慢,此时不妨每天喝点七粉,每次2克,用温开水冲服,每天喝2次,活血化瘀的功效很不错。
记住:秋季是排的好时节
中医科学院博士后苏凤哲:秋季是进补的季节,更是排的好季节。因为秋季之前是炎热的夏季,夏季骄阳似火,中医认为“热生湿”,湿热之邪作为“素”在体内潜藏下来,逐渐增多,秋季主“收”,万物趋向于以收藏为用,素也易在体内蓄积,如不能得到很好的排,就会堆积在体内,导致各种疾病。所以,秋天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排。
那么人体中到底都有哪些“素”呢?主要有水、脂、淤、痰、湿等,都是由于排除不畅、体内的素堆积过多所引起。体内素蓄积过多的信号主要有,头晕、烦躁不安、疲劳乏力、昏昏欲睡、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睡眠不佳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充分调动体内的自然排系统呢?首先,要注意排的时间,按照中医一天十二时辰的养生规律,卯时(早晨5~7点)、午时(中午1~3点)、酉时(午后5~7点)分别为大肠经、小肠经、肾经当令的时间,可通过饮食的方法定时排便,多饮水增加排尿量,以达到排的作用。
还要注意保持身体的通,即大便通、小便通、汗液通,这是人体自然排出素的重要管道,必须要保持通畅。其中大便能将人体50%的素排出体外,所以,一定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一般来说,比较好的排便习惯是每两天次排便。正常人每天吃500克左右的蔬菜、适量粗粮是远离便秘的好方法。
众所周知,三尖瓣模型的出现值得很多人的关注,激起了整个市场的波澜。西安德为医疗微创介入器械专业测试方案提供商,在医学仿真模型,测试设备,医学软件开发及测试系统开发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专长,提供完美的交钥匙测试解决方案,欢迎联系!https://www.deweimed.com/
|
|